中考记叙文
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,对作文都不陌生吧,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记叙文,记叙文以记叙为主,但往往也间有描写、抒情和议论,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。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记叙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中考记叙文1一、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
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,能理清文章的思路,划分文章段落,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,分析关键性词句,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,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、形象鲜明的特点。
二、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
1、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,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
2、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
3、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
4、记叙文的基本结构(材料的主次与详略,过渡与照应,线索、层次)
5、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
6、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,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
7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
三、记叙文基础知识
(一)记叙文的特点
1、概念:以记叙、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,以写人记事,写景状物为主要
内容的文章。
2、分类:
A、按样式分:通讯、回忆录、游记、新闻、参观访问记、民间故事。
B、记叙内容分:写人、叙事、写景、状物。
(二)记叙的要素和人称
记叙的要素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。
A、时间:一般用时间词表示;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。
B、地点:单一地点,事件在一处发生;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。
C、人物: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。
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,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
的情节,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。
D、起因:指引发事件的原因,一般在开头,也有在后头(倒叙)
E、经过:指事件发展的过程,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,可先概括再综合。
F、结果:指事件的结尾,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,它是事件的一部分。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。
记叙的人称:
A、第一人称:以我、我们的身份叙述。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,
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想,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。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,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,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。
B、第二人称: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,出于直接抒情
的需要。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。
C、第三人称: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
经过告诉读者。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,没有我这个代词。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,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,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。
(三)记叙的顺序
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,一般可分为顺叙、倒叙、插叙。
1、顺叙: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、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。
用顺叙写的文章、层次、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,可从时间
推移、程序推进、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,理清思路。
2、倒叙: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,或先把后发生的事(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)叙述,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,最后落到结果,
使首尾呼应。其注意点:
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,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;
②开始追述时,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;
③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。
插叙: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。
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: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。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,它们衔接要自然、完美。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。
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、衬托的作用。
(四)记叙的中心与材料
1、记叙的中心: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,给景状物告诉读者,自己对生活
的看法。
2、中心的把握:
(1)、内容: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,二是作者的感受、文章的意义。
(2)、方法:
抓具体材料:写人为主的,通过人物的语言、行动,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义入手;叙事为主的,通过事件的起因、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,从把握文章通过叙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;写景状物为主的,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,把握文章通过写景状物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。
抓文章题目
抓开头结尾
抓议论抒情语句
记叙的材料(内容):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。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。
抓记叙的要素:如: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:①人物的外貌、语言行动、心理描写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。记事为主的材料主要有:事件的发生、发展、结果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③场面、细节描写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。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有:①景物特征②景物与人的关系③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④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
抓关键性词句
(五)记叙的详略
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。
详写: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,使文章中心突出,形象生动感人。一般说来,与中心关系密切,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。
略写: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,使主体全貌清晰,文章结构完整,叙事脉络清楚。略写的材料,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,起辅助、补充、突出中心的作用。
(六)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
记叙文是以记叙,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,另外还用到议论,说明和抒情。
1、记叙:交代事件,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,写出人的活动,事件的发展情况。可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。其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。
2、描写:在叙述过程中,用生动形象的语言,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,事件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,人以鲜明、生动的印象,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,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。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。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。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,其作用可交代背景、衬托人物、发展情节、渲染气氛。
3、说明: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。
4、议论: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进直接对 ……此处隐藏14722个字……泪水沾满了他的睫毛,然后滑下脸颊。他那苍老的手布满了污垢、伤痕以及老茧,他轻轻地抱着孩子,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背。
(12)没有哪两个人会像他们那样,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产生这样深厚的感情。我站在那里,呆住了。
(13)老人怜爱地看着怀里的埃里克。我知道,埃里克离开他的怀抱,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。但埃里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的身边。老人激动地说:“上帝保佑你,夫人,你给了我一份最好的圣诞礼物。”
(14)我没有说一个字,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承受这一句真诚的感谢。
(15)我抱起埃里克,向我们的汽车跑去。在车上,我紧紧抱着埃里克,终于忍不住哭了,边哭边说:“上帝,请宽恕我吧!”
(16)我明白了:那一刻,孩子看到的只是一个喜欢他的老人,而母亲看到的却只是一件衣服。
中考记叙文13[概念阐释]:
线索,指事情可寻的端绪,路径,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、脉络等。在写作中,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,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,这根“线”就是叙事的线索,即究竟按什么顺序来叙述。
[阅读指导]:
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。如果有了好的材料,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,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。在一篇文章里,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,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。读文章,抓住了线索,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,领会中心思想。写作文时,抓住了线索,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,组织材料,使文章中心明确,条理井然,显得内容集中,脉络清晰。
[几类线索]:
1.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,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,发展,经过和结果的顺序,如《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》。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,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。
2.以时间顺序为线索,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,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。
3.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,以写景、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,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。
4.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。
5.以中心事件为线索。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,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
6.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。
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,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。如《少年闰土》这篇文章,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,暗线写出了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。
[解题方法]:
①首先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,是写人叙事写景的记叙文,还是抒情散文,表现手法是不是借物喻人,借物抒情。
②注意文章的标题,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,特别是标题是物的。
③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。
④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。
⑤有的文章同时具备两条线索,明线和暗线
中考记叙文14在万丈红尘中,有些细小的事总能帮我们唤醒内心深处一些沉睡已久的东西,那就是生命中的感动。
那是一个酷热的下午,骄阳似火,街上的人们都放慢了脚步,但汗珠依然不住得往外冒。大厦前的广场上,停着一辆白色巴士,上面漆着鲜红的,熟悉的标志,而在它敞开的车门前,却空无一人。过路人无不埋头,加快了步伐。
或许在现实社会中,人们的心已被物质包裹得严严实实,一切都可以淡然地面对吧。
正午,阳光照耀的愈加猛烈。此时,五六个打工者来到了广场上。他们穿的蓝色衬衣已被汗液湿了一大片,袖口也被撩至肩上,黝黑的手臂苍劲有力。当他们走到白色的巴士车前时,却停下了脚步。几人耳语了一会儿后,其中一人整了整身上的蓝色衬衣,挺着胸,带头走进了巴士。20分钟后,带头的那个人走下了巴士,依然昂首挺胸。他在巴士门前徘徊着,等着仍在巴士上的他的同伴。他的视线始终游移在人群中,似乎要找些什么。此时,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哀伤,接着,他再次进入巴士,出来时,手里多了一叠传单。此时的太阳已不再照的那样猛烈了。他向过路人散发着手中的传单,不久,他的同伴也加入了他的行列之中。汗珠再一次从他们的鬓角处划落,即使在温和的阳光照耀下,依然那么耀眼。那些没有被炙热的阳光融化的心,在他们的努力下,卸下了沉重的盔甲。白色的巴士门前,一个人,两个人,三个……不久便排成了队。打工者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,看着眼前的景象,一定十分欣慰吧。此时的他们选择了默默的离开,淡然的放下了袖子,走在夕阳照耀下的大道上……
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,沐浴着同一道阳光,我们也应有同样炙热的心,体会生命中因善良所带来的感动。感动是一种心灵的感觉,它很少张扬于外。一句话,一个动作,一个眼神,都会使我们感动不已。我们该放下身上的包袱,用善良的心创造感动,用平静的心去感受生命中的感动。
中考记叙文15人生总会经历亲情、友情、爱情的三个阶段,但我唯独认为亲情这也是一种美丽。对于我而言亲情是最美的,亲情像是一把斜背着的吉他,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;亲情像是一挂藤萝,不管你身在何方,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;亲情又像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,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。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?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。
“世上只有妈妈好,有妈的孩子向快宝,投进妈妈的怀抱,幸福享不了。”唱着童年的歌谣,昔日的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。
我的爸爸一直在外地工作,只有每逢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团聚,因此我的妈妈就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,虽然我是一个女孩,但我是出了名的调皮,每当我一犯错事,妈妈就开始不停的唠叨,她一唠叨起来就像和尚念经一样,没完没了。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却没少挨妈妈的责骂,但是谁又会知道,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?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,是妈妈在背后给予我鼓励,当我生病的时候,是妈妈整夜不睡觉的来照顾我,当我难过的时候,那又是谁在旁边安慰着我,没错,那个人就是妈妈,妈妈虽然十分唠叨,但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。
有时候,我们认为妈妈或许不美丽,或许十分唠叨,或许十分讨厌,但那是我们自己的妈妈呀!妈妈在身旁的感觉,就像有太阳的感觉,有她在,就会很温暖。妈妈是什么?妈妈是一轮太阳,她照亮了我,也给予了我温暖,当你告诉她你做了错事,怕她不在爱你了,但你却会发现,她不仅爱你而且更加爱你了,这就是妈妈,美丽的亲情,源自于母亲的眷恋,源自于母亲的关怀,源自于母亲那份无私的又是无尽的爱。
亲情不因季节而改变,不因成长而改变,不因金钱而改变,就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永远都拥有自己那颗无比纯洁的心一样。在春天里,亲情温暖着我们的心房。守在我们一旁默默帮助、支持我们的亲人在一把把地为我们捧来阳光的温暖,家的温馨,这一刻亲情十分平凡、但是十分美。夏日里,房檐下拿着雨伞害怕你放学淋到的是亲人略带冷颤的背影,以及秋日里,父母为你添上的一件暖衣,或是冬日里的一杯热茶,这一切,虽然很小,甚至微不足道,但它们都向我们证明了:亲情之花永不凋谢,亲人们的爱永远都在。
后记:在我认为亲情它是世界上一种最美丽的东西,它是无形的,只有你自己慢慢的去体会,去感受那一份美丽的亲情。
文档为doc格式
最新推荐